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团结之花 和美顺城:昆明市五华区顺城社区加强基层党建

发布时间:2016-05-31

 来源:人民日报

       5月13日,伊斯兰教主麻日。昆明市五华区顺城清真寺里,一片和谐安宁。从清真寺走出不远,经过“新月花园”住宅楼,抬眼就能看见“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的鲜红大字。

  顺城社区1万多常住人口里,少数民族占到23%,其中近半是回族。社区居委会摆着社区里回族、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等1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展示。“顺城是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顺城社区党支部书记罗霄说。

  “除了吃饭有分别外,没有民族之别”

  “民族聚居区的小矛盾不解决,就容易上升为‘民族问题’。”曾在顺城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陈世杰说。

  罗霄介绍说,顺城社区居委会实行“双A工作制”,把140多项工作分解,每个服务窗口设两名办事人员,平时工作中一人在窗口为民服务,另一人负责走访居民,每周至少要深入走访5户居民或商户。

  “城市民族工作首先是做好群众工作,得走出办公室,和居民打成一片。”顺城社区大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岱说。

  顺城社区针对青年人办起英语角,针对老年人办起“太极班”。陈世杰还和附近的“动物园咖啡店”达成协议,在里面办活动、搞讲座。活动过程中“除了吃饭有分别外,没有民族之别”。

  “基层‘党建强’才能民族‘团结紧’”

  去年6月,昆明城里下起大暴雨,罗霄带着社区干部,把马火仙、马品良两位高龄老人从被淹的家里背了出来。粪水混着雨水淹到大腿,罗霄一帮人抽水、背人忙活到半夜,换洗衣服时才忍不住臭味吐了……后来社区协调吸污公司抽干了化粪池,把马火仙老人家的土坯房改造成水泥房。居民心存感激,拨打市长热线表扬了顺城街道的党员们。

  顺城社区回族群众多,如何搞好团结?依靠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士,尤其是老共产党员。这是罗霄的秘诀。

  2004年开始,顺城社区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集中连片破旧的淹水房、火患房,改造成商业区。可大规模的房屋拆迁让政府和开发商犯了难。题从何处破?还是几个回族老共产党员带头先拆了自家房子。

  李岱直言:“做城市民族工作,只有基层党建强,才可能民族团结紧。”为增强领导力,顺城实行了三项党建制度:一是“大党委制度”,驻社区的清真寺、中学、商业单位等,和社区组建“联合党委”,大事一起商量;二是“双议制度”,党委会和居委会一起讨论社区事务,防止拍脑袋、“一言堂”;三是“党员分享制度”,党员们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成功经验,增强吸引力。

  “只要相互尊重体谅,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离清真寺不远的“新月花园”居民楼下,几十个摊位占道经营,炸油香、烤鱿鱼的油烟味呛人……这些摊位大都由顺城以外的回族群众经营。

  去年,五华区出动城管清理摊位,社区的人每天也搬把凳子在街上看守着。但稍有松懈,摊贩们就推着车子“填补空白”。一番“持久战”下来,摊贩们赢了。

  社区请来了居民代表和驻街几家单位,最终决定:把摊贩“引摊入市”。这样不但安顿了外来人,还增加了一处民族特色街区。

  紧挨着顺城清真寺,社区里的明德中学背后有一条靖国路。这就是拟议中的“引摊入市”处。对此,“新月花园”的居民赞成,明德中学有顾虑,靖国社区的居民有意见。牵头此事的昆明伊斯兰食品协会负责人沙文琨表示理解:“得靠‘协商民主’才行。”

  虽然“引摊入市”还在完善方案,但罗霄觉得最终一定能成功,他说:“社区就是‘共同体和家园’;只要相互尊重和体谅,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记者 张 帆 徐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