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 > 民族文化艺术

民族文化艺术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瑶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舞蹈

发布时间:2014-11-25

     瑶族多于节日或祭祀时欢舞。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写道:“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令男女之无家室者,男女各群联袂而舞,谓之踏瑶。”瑶族内部有不同的族系,不同族系的舞蹈有一定的差异。

201301231523297031.jpg


  “勉”族系的舞蹈有长鼓舞、芦笙长鼓舞、锣笙长鼓舞、羊角芦笙长鼓舞、刀舞、伞舞等。这些舞蹈都少不了长鼓,许多舞蹈似乎是长鼓舞的派生物。

  长鼓舞是“勉”族系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艺术加工的瑶族长鼓舞,曾登上首都舞台,受到好评。长鼓舞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72套动作。一般有二男二女合舞、一男一女或二男对舞为常见。舞蹈内容丰富,舞蹈动作细腻,表现建造房屋的一组舞蹈就有20多个动作,从选址到房子落成,整个建房过程都以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如找寻树木、砍伐竹木、锯木、上梁、盖瓦等;表现日常生活细节的动作栩栩如生,如舂米、扎腰带、缠头巾、打绑腿等;模拟各种动物的神态也相当逼真,如金鸡展翅、画眉跳涧、山羊反臂等。这些舞蹈动作,想像丰富,新颖别致,与“勉”族系瑶人的生活息息相联。

  “布努”族系的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玲鼓舞”和“猴鼓舞”。这些舞蹈也都离不开铜鼓,舞蹈动作虽各自有别,但都围绕着敲击铜鼓而舞。“布努”族系民间以跳“铜鼓舞”最为盛行,大凡节日喜庆都要跳打一番。跳铜鼓舞时,舞者敲铜鼓,一人敲公鼓,一人敲大皮鼓。三面鼓点敲打,形成“冬、丁、当、冬、丁、当”有节奏的乐曲。打皮鼓的人边打边跳,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动作有条不紊;在皮鼓后面,有二人或四人持雨帽绕着击鼓者,踏着鼓点翩翩起舞,场面活泼热烈。

  “拉珈”族系的舞蹈,主要是以陶鼓作伴奏的师公舞,瑶语称“标贝”,属祭祀舞蹈。有吊猪舞、女游舞、罡官灶舞、解秽舞、送公曹舞、云雾舞等,多为集体舞。舞蹈动作粗犷,酷似“迪斯科”,饶有风趣!

  瑶族不同族系的传统舞蹈大都与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宗教祭祀有密切关系。长鼓舞是“勉”族系瑶族祭祀盘王祭典所跳的主要舞蹈;铜鼓舞是“布努”族系瑶族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欢庆“祝著节”,祭祀被崇奉为祖先的女神“蜜洛陀”生日而跳的舞蹈;“拉珈”族系的师公舞,纯粹是师公进行法事活动“做洪门”、“做公德”、“打蘸”等祭祀场合所跳的舞蹈。这些舞蹈所具有的酬神性质是很明显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文艺工作者在继承瑶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创编了许多反映瑶族劳动人民新的精神面貌、表现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蹈,如《瑶族婚礼舞》、《喜迎亲人到瑶寨》、《歌堂路上》、《水从北京来》、《鹰回瑶山》、《欢送代表上北京》、《漂洋过海》、《瑶山之夜》、《香草情》、《欢腾的盘王节》等一批反映瑶族现实生活的舞蹈,并分别参加了地、省级或全国文艺汇演,获得好评和奖励。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