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世界动态 > 世界热点

世界热点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是谁击落马航客机 各方舆论战先行

发布时间:2014-07-23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财经》记者 郝洲】马航MH17航班于7月17日在俄乌边境被地对空导弹击落后的几个小时之内,各种互相矛盾的消息接踵而来。在这个已经持续动荡数月,异常敏感的地区,凶手是谁的矛头指向哪方,或许就会对局势变化有扭转性影响。在没有找到任何确凿证据之前,各方最先打响舆论战。

乌克兰政府最先出击:在坠机6个小时候公布据称是窃听到的录音,显示亲俄反政府武装将飞机击落。就在不久前的6月29日,反政府武装宣称自己获得了“山毛榉”地对空导弹系统——目前的分析认定,这是最有可能将马航航班击落的“元凶”;俄罗斯国防部随即反击。乌克兰军方曾在出事地点周围部署了27架BUK-M1系统发射装置。

但这只能说明哪一方拥有这种武器,现在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到底谁使用了这种武器。到目前,没有任何一方能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乌克兰政府所拿出的那份录音,至今还没有获得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认可。

舆论战的另一面,是从动机开始的。

有消息称在马航出事空域的附近有一架乌克兰政府的伊尔76运输机正在执行任务,而且顿涅斯克地区的反政府头目在击落飞机的20分钟之后在其社交网站上发布信息称击落了一架乌克兰的安-26运输机,所以马航的MH17航班存有可能被当作乌克兰政府军运输机遭到误击。此间,还有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当时也正好经过该空域,不过专供俄罗斯总统飞机起降的伏努科沃机场3号航站楼的负责人辟谣称这条消息并不属实。

在7月14和7月16日曾分别有一架乌克兰政府近的安-26运输机和一架苏-25战机在马航航班出事的空域被击落的记录,这大大增加了乌克兰反政府军为了继续扩大战果而导致误击民用航班的可能性。

误伤可能

从 技术角度分析,地多空导弹最终准确击中既定目标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军事专栏作者兼评论员王绥翊对《财经》记者说,操作地对空导弹从识别目标到设定参数再到最终击中目标,需要多个作战单位配合完成发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导弹偏离目标。

特别是,如果对敌方的识别系统或情报出了问题,像MH-17这样无辜的第三者就会陷入极危险的境地。反政府武装在缴获地空导弹系统时很可能无法获得乌克兰政府军的识别密码,这就会导致反政府武装在使用地空导弹时并无法通过雷达的识别系统准确识别乌克兰军机,所有经过该空域的飞机都可能被当作“敌机”。BUK地空导弹系统可以打中2.5万米高空的目标。

王绥翊还说,如果是专业的军事人员操作的话,如果确定敌方为高价值目标,一般都会采用同时发射两枚以上的地对空导弹来提高命中率。目前,MH-17被击落之前来自地面的导弹数量无法查证。

到目前为止,可以确认的事实是,客机是在10000米左右的高空被击落的,客机在雷达屏幕上消失之前飞行高度曾急坠了5000米。王绥翊对记者说,地对空导弹很难做到直接命中目标,而是在目标附近爆炸,通过爆炸后形成的弹片对高速飞行的飞行器造成杀伤。

与至今不见踪影的马航MH370相比,遇袭客机的黑匣子已被找到。据报道黑匣子已经被送往莫斯科,联合国和美国等多国都已经提出需要进行全面和透明的国际调查,相信各方又会展开一轮激烈的信息战和情报战,请不要忘记,两年前在叙利亚境内发生的多起屠村惨案的幕后元凶至今也仍未归案。

(编辑:lv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