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精神 > 扶危济困的奉献精神

扶危济困的奉献精神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黄振东:20年扎根基层“司法为民”

发布时间:2017-04-26

  来源:党建网

20多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熨斗司法所所长黄振东坚持扎根于大山深处,大力传播法律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设身处地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并为外出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90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还帮扶贫困家庭谋求发展致富的机会,先后助推30多户贫困家庭成为产业大户。 
  如何在辖区内营造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切实引导群众遇到困难麻烦时能够依法维权,黄振东发挥辖区民间文化社区的优势,积极与社团文艺骨干加强联络,精心编排《远离赌博》、《珍爱家庭》、《创业之美》、《孝老爱老》等多部民间社戏,让老百姓欣赏喜闻乐见的民间社戏同时,也自然而然接受法律知识的熏陶。近年来,在黄振东协调组织下,当地民间文化社团已经展演普法文艺节目160余场次。 
  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类矛盾纠纷。“很多小矛盾、小纠纷,如果早发现、早化解,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不予理睬,甚至推诿扯皮,很容易成为恶性事件的导火索”,这是黄振东多年的工作体会。因此,他一直注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14年8月的一天,一个四川籍男子来到熨斗镇,声称要“血洗”熊某全家,这个男子来到集镇附近的河堤边上,情绪激动,手持一把尖刀。获悉这一情况,黄振东二话没说,来到这个男子身边,开展情绪稳控工作。后来,在黄振东苦口婆心劝说下,这个男子道出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个男子外出打工时与镇上的一个女青年谈恋爱,先后花掉几万元,回到老家后,陈某提出与其断绝来往,他觉得自己受骗了……。获知事情的来龙去脉,黄振东联系女方,经过10多个小时的耐心劝说,女方退还两万多元,一起险些引发血案的矛盾得以妥善化解。 
  这些年来,诸如此类的矛盾纠纷很多,黄振东坚持本着爱民之情积极化解。他说:“虽然很多矛盾纠纷处置起来特别费神,但每每看着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心头也会感到无比欣慰……”也是2014年夏天一个晚上,22时许,在熨斗集镇路边有一个年轻男子,男子手中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子,嘴里念念有词。黄振东凭着自己的判断,觉得这位男子“有事儿”。于是,他主动上前,发现这个男子满身酒气,在黄振东巧妙周旋下,这个男子掏出自己的“心里话”。原来,几个月前,这个男子在一处工地打工,老板拖欠其4000多元血汗钱一直不还,几次催要,老板却一拖再拖。当天晚上,这个男子拿着一瓶汽油想去老板家若是生非。经过黄振东耐心调解,第二天,老板如数发放给这个男子4600元工钱。 
  为了方便外出农民工能够依法维权,黄振东制作万余份“便民联系卡”,发放到打工者手中,方便他们遇事时能够及时咨询联系。(周歌  陈琳)●(责任编辑杨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