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2
2013年的夏天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能力缺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展翅计划"迎难而上,以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主题,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职场体验中进一步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目前,该计划已扩展至香港。8月25日,团省委首次组织内地学生赴港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以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职场能力。
争赴香港实习
提到香港职场,人们总会联想到置身高档商务写字楼的职场生态。但其实,对于内地大学生而言,赴港实习无论是在高端商务写字楼,还是基层社区,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因此,作为“展翅计划”一个重要部分的广东大学生赴港学习培训活动一发起,就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关注。
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日渐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紧俏人才,社会工作从业者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需求也日渐强烈,因此,团省委、中联办青年工作部、省港澳办等活动主办单位今年选派首批社工专业优秀大学生赴港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观摩活动。此次赴港实习的学生,要求广东省内高校社工类专业学生,且学习成绩排名在年级或班级30%以内。虽然有"门槛",但报名者仍踊跃,超过100人报名。此次赴港的18位大学生,五里挑一,他们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广东高校。实习岗位的分配是由主办方结合大学生们的个人意愿和性格特点来安排的,18名大学生具体分配到香港志愿者协会、香港青年联会、香港青年协会、香港青年协进会、西九新动力、再生会和九龙妇女联会等7家香港社会组织进行实习。在港期间,同学们可以深入到这些机构学习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参与粤港青年交流活动、参加专家教授讲座并进行互动交流等。
由于机会珍贵,“带着思考去,带着收获回”成为了18位广东大学生赴港实习的共识。就读于广东财经大学的赵首峰坚定地表示,香港社工经验丰富,这次实习一定要一听、二看、三思考,把“借鉴香港先进的社工经验”作为活动最大的目的。
见闻长知识,工作获肯定
历时两周的实习期间,18位大学生探访独居长者、与边缘青少年沟通、“零距离”与基层市民接触,这些经历都让他们获益匪浅。同时,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也获得了香港社工的一致好评。
抵港首日,广东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林泳坚穿上白色衬衣,配上一件黑色小背心,神采奕奕地到西九新动力去实习。他原以为这样的穿着很得体,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然而实习第一天就被批评“穿错衣服”,这让他很是懊恼。后来,西九新动力的当地社工告诉他,这个区以服务街坊为主,其中又以弱势群众占大多数,所以衣着打扮不能太正式,要穿“街坊装”,沟通起来才会更容易。林泳坚深深的表示,衣着看似事小,但这件事情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学会从细节上去注意与基层的沟通交流。
实习期间,林泳坚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是到独居长者家中帮忙抓木虱、修电话;最近香港各中小学陆续开学忙,还得每天起早到街头,给送孩子的家长派发印有多种服务信息的“开学锦囊”……“过去的实习,也许带着眼睛看看就算。但这次赴港实习,哪怕身处基层组织,但身处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们的工作态度,都得要求自己睁大眼睛瞧、竖起耳朵听,用心记、用心学,细致处理每一个细梢末节的事情。”林泳坚称,在港实习虽只短短两周,但这段不在商务写字楼的实习体验,却收获到书本上学不到的能力。
香港青年协进会是这次两地交流活动其中的一个实习单位,日前举行的香港青年联会第21届会庆,他们嘉宾接待及交换纪念品等工作,广东大学生也参与了此次活动,并给予了很大的协助与支持。“想不到有一个程序还没有安排人员跟进,幸好广东大学生提醒,及时安排了人员”,一个香港社工欣慰地说。香港青年协进会统筹主任梁铭表示,粤港两地社工各具优势,香港社工经验水平高,接触香港社群的手段优胜;广东学生则视野广阔,想问题全面,统筹能力强,两地社工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借鉴香港经验,创新内地社服
“香港文明程度高,公民意识强。香港义工是活动的决策者,奉献精神的激发让义工工作的可持续性强,香港义工的工作模式值得内地借鉴”,这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四学生戴小花谈起赴港实习的感受。她表示,人员开支是社会服务的一大部分,人员利用率高,便可节省人力资源。此次赴港实习,她深刻的感受到香港义工管理方面经验先进,有意识的创立社会服务机构,借鉴香港义工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推动内地社会服务有很大的帮助。
广东省志愿者指导中心专职社工陈佩瑶全程参与了“展翅计划”之广东大学生赴港交流学习活动。她认为,香港市民对社会服务的认同度、参与度高,除了因为社会服务在香港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香港社会服务多元化,社会服务能够覆盖更多的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而反观内地,珠三角社会资源链接网络密集度较低,服务覆盖社会层面较窄,使服务人员对服务的热情难以持续,因此她认为,完善社会资源平台将是省内社会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团省委学校部的组织下,赴港实习的大学生们除了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之外,还把在港期间的学习情况整理成调研报告并汇编成册。如广东工业大学的罗汉章就以香港青年协会旗下的“邻舍第一”和“童梦无穷”两个项目为背景材料,探讨了内地地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他的文章对内地地区青少年责任感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探求原因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基础建议。
此外,团省委还将组织宣讲团到相关高校、社会机构进行学习汇报,定期举办交流沙龙等形式的活动,将这次活动的成果和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汲取香港社工服务的经验,创新内地社工服务的新模式。
事实上,近年来香港每年都有组织大学生来大陆实习。但像“展翅计划”这样组织内地生赴港进行学习、实习,至少在广东地区还是头一次尝试。“过去,大学生赴港以交流文化居多。此次赴港,作为‘上岗’实习尚属首次。此次赴港实习,不仅这批大学生可提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香港先进经验带回来,让大家分享,令更多大学受惠,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探索粤港联合培养青年人才的新模式。”团省委学校部副部长丘明祺认为。他还透露,香港服务业理念先进,此次首批18名社工专业大学生赴港交流仅是“试水”,希望在这次基础上,再扩展金融、酒店、旅游等领域,让更多大学生提高能力,有助他们就业。(通讯员/广东团刊《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