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4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道德规范对于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有不可缺失的作用。道德是底线,法律是为人处事的“高压线”。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公民的道德素质主流总体是好的。多年来,社会主流媒体,推出的一批典型人物。如: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乡村医生、最美的公交司机、最美人民警察,《感动中国》等等,都彰显各界人物的高尚情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反响良好。但是,目前社会上出现“道德缺失”“道德滑坡”的“毒姜”、“地沟油”、等事件,令人发指。尤其是在干部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公经费曝光等腐败问题。这些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腐败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背离党的执政理念,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对此人民群众深感痛心。应该说,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改革开放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期,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这让道德领域呈现复杂化,也让人们难以艰难选择。出现道德滑坡等现象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不道德的言行出现,是心灵的扭曲。但是,我们决不能以此作为忽视道德建设的借口,相反,它说明了这一历史时期加强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主动正视,积极引导。因此,在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十分注重国情、民情、党情分析,更加注重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云两轮,人之两手,鸟之两翼不可分离。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社会舆论,人们在内心理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随着社会文明与进步,人们法制意识增强和道德水准的提高,法制化进程逐步加快,将有更多的新的道德规范被吸收,并反映到法制建设中,这对于加强道德规范建设,保障道德规范要求的实现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每个社会公民来说,不仅仅是道德的义务,同时也成为法律上的义务。
加强道德教育和培养,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是当务之急。人们只有形成道德自律意识,具有了道德使命感,才会自觉地遵循道德准则,自觉规范、约束自觉的行为,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因此,道德水准的提高有赖于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这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对全体公民的道德规范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确立全体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双管齐下,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教育,继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形成良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可以使人们明确具体地认识到国家保护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必须做的,可以做的;什么是被禁止的,不可以做的。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形式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公民依法行事、依法办事、崇尚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地抵制消极腐败东西。
通过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和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方面,主流媒体多年来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而现在信息十分活跃的今天,一些小报、网络、微信、微博等,传播负面的东西,甚至传播着假新闻,制造谣言,对法制宣传,道德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不能低估,只有正确引导,充分利用,去伪存真,才能使现代化信息工具发挥社会效能。 健全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我们党即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这既是党性教育,又是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本人认为,目前,在我国现存的体制机制中,主要依赖于:公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法制监督等。公众监督力量比较薄弱,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组织监督由于受“家丑不可外扬”等因素影响而不能真正到位;舆论监督虽然揭露和抨击社会上丑恶现象,倡导文明新风发挥了一定作用。法制监督,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处理,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严惩,达到教育广大公民遵守法律、遵守社会道德。网络信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弘扬社会新风尚,打击违法违纪等不道德行为的作用是一种新途径的选择。但任何东西,都有他的两面性,只有充分利用好、引导好,才能使监督为普及宣传倡导文明道德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