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精神 >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官兵以打赢为军人最大的光荣

发布时间:2016-07-11

 文章来源:新华网

打赢是军人最大的光荣——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官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果展示

新华网广州5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陈万军解放军报记者司彦文)在万木争春的季节,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绽放芬芳:官兵们创作的3000多条人生锦言、950多条荣辱格言和160万字的官兵道德小故事,显示出他们坚定树立的荣辱观念;总结归纳出的《请你注意43条》《职业道德守则》《舰员行为须知》《军人道德三字经》,成为他们规范操守的荣辱标准。

官兵们的播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支队开展的“雷锋人生哲学”教育,已连续开展了16年……

“勇于牺牲奉献,是佩戴在军人胸前永不褪色的光荣花”

几个月前,510舰从特区调防到某驱逐舰支队。来自农村的四期士官李建勇私下算了一笔账:与过去在某特区驻泊相比,他每月的津贴和补助少了200多元,到结算转业费时还要少拿几万元。

对于和李建勇一样来自农村的士官来讲,这不是个小数字。李建勇说,没有人提出调回去,更没有消极怠工发牢骚,大家都在岗位上尽职尽责。

“来到这个支队,出海更多了,战备任务更重了,但我们工作也更出色了。为什么?”李志勇说,因为军人的价值和光荣,不是金钱买来的,而是祖国的需要和岗位的重要。

2006年3月9日,554导弹护卫舰在南海巡逻73天后返回军港。

战舰是在元旦前一天解缆起航的,官兵们是在茫茫大海上度过春节的。73个日夜,官兵们在舰上品味着“我为祖国守海疆”的光荣与崇高:在大风浪中坚持值班,在晕船时关爱战友;把多彩的战斗生活连同瑰丽的南沙风光写进日记、拍成图片;用电脑设计封面、用彩色喷绘打印照片,“出版”了《心海泛舟——南沙日记精选》《南沙卫士风采录——水兵摄影作品集》《军官论文集》《士官论文集》等精美图书……

在海军“学党章、树理想、知荣辱、正风气”主题报告会上,167舰舰长朱建达和妻子汤晓珍双双走上讲台。

作为海军第一个完成新型导弹护卫舰、新型导弹驱逐舰两种主战舰艇全训合格的一级舰长,朱建达在同期任职的舰长中,保持着出海训练天数最多、航行里程最多、发射导弹最多、出访国家最多的记录。2000年底,他率舰在南中国海参加重大演习,接连收到几封父亲病危的急电。50多天后,朱建达带着一枚二等功勋章回来了,可父亲坟头上已长出了青草。

那天,朱建达长跪不起。那时,只有妻子汤晓珍理解了他献给祖国和亲人的那份至忠至孝。

从一名工人成长为管理200多名员工、年薪10多万元的酒店总经理,汤晓珍可谓是一名成功女性。朱建达被任命为舰长后,她毅然随军来到部队,成为一名仓库保管员。

在报告会上,朱建达说:“舰长就是战舰的旗帜——一面模范带头、团结奋斗的党旗,一面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战旗,一面拼搏奉献、写满光荣的舰旗!”

汤晓珍说:“当一名光荣的军嫂,我这辈子无怨无悔!”

“勇于牺牲奉献,是佩戴在军人胸前永不褪色的光荣花。”在这个支队,有许多光荣的名字在一茬茬官兵中流传,尽管有的已经退休、转业、退伍,尽管有的献出了宝贵生命……

161舰轮机班长王元生在一次海上演习中,遇到柴油机调速器突然“飞车”,他迅速脱下上衣捂住柴油机进气口,可强大的气流把衣服吸了进去,柴油机转速急剧上升,发出可怕的噪声,如不紧急停机,柴油机和发电机会损坏,还可能引发大火。

紧急关头,光着上身的王元生扑向柴油机,用身体堵住进气口。一分钟后,柴油机因“憋气”熄火了,强大的吸力却造成王元生腹部大面积淤血,撕心裂肺的疼痛使他昏迷过去,被抬出机舱送往医院紧急抢救……

“官兵皆有荣耻之心,战舰充满和谐之美”

“官兵皆有荣耻之心,战舰充满和谐之美。”这是支队官兵自己描绘的荣辱观教育效果图。

554舰后主炮副班长刘斌,一直坚持课余时间为战友理发。每为别人理一次发,他都要记在小本子上。 “他是想着为自己表功吗?”有些人不解。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讨论中,刘斌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天天想着能为别人服务是一种幸福和光荣,整天让别人照顾自己是一种负担和羞辱。”原来,他记下曾为多少战友理发,实际上是让自己时时感受到这种光荣。

162舰锅炉班班长李宝富连续10年“承包”打扫军舰上的厕所,无论海上风浪多大、无论训练多累,一天3次清扫冲洗从不间断。他还用津贴买来洁厕精、卫生球和熏香,使每天150多人如厕的地方像宾馆的卫生间。

“我不图个立功啥的,就是想让舰上的环境干净些。”李宝富说,“大家心情好,我也很快乐。”

162舰水兵梁文学的故事令人感动。

梁文学是个孤儿,11岁那年,父亲留下120元信贷债务离他而去。他入伍时,有关部门做了“免还”处理。

支队开展“金钱观大讨论”时,战友们列举了大量金钱与人生的例子。梁文学想:父亲欠的钱,是储户的钱。过去没有偿还能力,如今自己有了津贴,就应该还上这笔债。于是,梁文学开始把每月几十元的津贴费、每次出海的补贴,一点点积攒下来。3年下来,他有了千元左右的存款。

梁文学将300元钱分寄给家乡的孤寡老人,在他回乡时,又把连本带息的648.40元钱交给信贷主任,他说:“钱虽然不多,但不能欠了不还。这样我才心里踏实。”

梁文学还钱的事,很快被传开了。战友们都说:“赋予钱自私,滋长出来的是贪婪;赋予钱志气,生长出来的是高尚。”

“军人以打赢为荣,以打不赢为耻”

“什么是军人最大的光荣?什么是军人最大的耻辱?”161舰航海长陈勇解释说:“不辱打赢使命,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走进陈勇所在的某驱逐舰支队,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战斗气氛。支队常年担负西沙、南沙海域的战备巡逻任务,出海频繁,值勤辛苦,官兵们在捍卫祖国海洋国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战斗中,创下了海军史上单舰在南沙海域战备值班最长时间的记录。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支队军事训练连年有新的突破,近200舰次参加重大实兵演习。

面对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严峻挑战,支队5000多名水兵通过函授学习、自学考试,获得大中专文凭,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涌现出一大批精通新装备的“专家型士官”。目前,支队99%的军事指挥干部经过全日制大学本科教育,50%的舰长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使命相结合,为某驱逐舰支队今年开展的岗位大练兵注入了新的动力。记者登上多艘战舰,到处都看到醒目的口号:“八荣八耻记心中、履职尽责当先锋”“学雷锋、知荣辱、正言行、砺精兵”。

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期间,正赶上支队组织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专业技术大比武。从舰长、部门长到士官、义务兵,千余名官兵争夺64个比赛项目的“金牌”。161舰是一艘服役30年的老舰,在比武中夺得了举弹比赛第一名、活动甲板射击第二名。舰政委王艾平说:“老舰执行重大任务少、‘抛头露面’机会少,容易士气低落。大比武让我们找回了自信。”

比武结束第二天,某驱逐舰支队就解缆起锚,出海进行编队实弹射击,伴随战舰破浪远航的是激越昂扬的《驱逐舰支队队歌》:“英雄的战舰英雄的兵,我们是南海钢铁长城,无论编队航行到哪里,光荣与我们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