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精神 >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督战生态文明,总书记有哪些“叮嘱”?

发布时间:2017-05-31

来源:求是网  作者:钱坤

编者按:2016年12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浙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督战生态文明建设,考察绿色发展情况,总书记都有哪些“叮嘱”?

 

    一.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2016年第一期《求是》刊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10月29日)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6年12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浙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批注: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的讲话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2016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

    ——2016年5月2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

 

    如果仅仅靠山吃山,很快就坐吃山空了。这里的生态遭到破坏,对国家全局会产生影响。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

    ——2016年5月2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

 

    林区转型发展既要保护好生态,也要保障好民生。

    ——2016年5月2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在青海调研考察时强调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在青海调研考察时强调、

 

    批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环保新路应是我们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三.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要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该得到遵守。

    ——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发表的重要讲话

 

    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6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青海省担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在三江源地区限制或禁止开发,不是妨碍发展,恰恰是有利于发展。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在青海调研考察时强调

 

    黑瞎子岛不要建成开发区、工程区、游乐场。岛上建的基础设施都应是对生态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

    ——5月24日,察看地处中俄边界黑瞎子岛的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批注: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因而,环境治理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才是正解。

 

    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明确要求“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3年,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

 

    •2015年《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调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

 

    •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加大环境督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方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扎实工作、合力攻坚,坚持不懈、务求实效,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12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浙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批注: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要实现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总结:

    从十八大报告到“十三五”规划,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所说的“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正是我们的中国梦所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走出中国的环保新路,使绿水青山常在,民族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