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精神 > 实干兴邦

实干兴邦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强世功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王京生 主编

    就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之后不久,在袁庚的授意下,蛇口工业大道立起了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之后的第二块标语牌,蓝底白字上面写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任蛇口工业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的刁铁军回忆,当年是在外界对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议背景下做了这一标语牌的,后来这个口号不但鼓舞了深圳人建设特区、奋力改革的决心和斗志,还不胫而走,很快成为全国的流行语之一。

  观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冲破教条主义的思维模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以说是破除泛意识形态化的利器。它最能反映邓小平的治国理念。看《邓小平文选》,内容都不尚空谈,每篇都是针对解决具体的问题。面对1990年代初期再次出现“姓资”和“姓社”之类的“空谈”,邓小平果断提出“不争论”,其实是担心“空谈误国”,担心这种争论导致中国错失发展的最佳机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针对的是普遍的政治文化,反对政府官员陷入到清谈文化中,尤其陷入到意识形态的教条之中,而对解决具体问题一筹莫展。

  “谈”与“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方面是普遍原理,另一方面是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二者的结合就是“实事求是”原则。中国古代儒家之所以推崇尧、舜、禹和周文王的“道统”,就在于其中包含的“实事求是”原则,也是中国古典的“知行合一”传统。“空谈误国”割裂了“知”与“行”的关系,没有行动,缺乏实践,获得的往往是“知识”,而不是“真知”或“真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普通的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如果他们无法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与其“空谈”,不如“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巨幅标语是在蛇口改革前线率先竖起来的,尤其是针对一线的具体操作人员提出来的。这个口号可以作为深圳持久的思想遗产保留下来,并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它揭示了“知”与“行”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普遍的意义。这个口号不仅可以用于经济建设领域,而且适用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种领域。

  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对话

  金敏华(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刚才在来的路上,要穿过北京大学校园,想起这里离清华大学也很近。我一直试图在脑海中回到当年——应该是20年前了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口号产生的时代现场,那个时候的政治、社会气氛,环境、气场,还有就是非常重要的那个时代的人身上涌动的东西。

  这句口号是在蛇口发轫的,率先在蛇口喊出来,进而在全国叫响。为什么是在蛇口?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年蛇口正好汇聚了南北不同的两种精英文化。痛定思痛之后,扬弃了传统文化中“空谈”的弊端,但又不是典型的岭南文化那种埋头做事、“不起名字”的风格,这一点正显现了那个时代蛇口的风貌。

  蛇口当年是被称作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管婴儿”,它的实验比深圳还早,从1978年就开始了,可以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和堡垒。我记得,蛇口开发之初,袁庚他们就专门赶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兵买马,找了很多人过去。当年蛇口所谓的“黄埔一期”、“二期”中的很多骨干,都是在袁庚等人的鼓动下南飞的北京高校的热血青年。当然,还有不少中坚力量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深圳、广东本地。袁庚本身就是本土精英的代表,他就是深圳人,老宝安人。

  这两股力量、两种不同的区域文化在蛇口汇聚、碰撞之后,产生了不少至今听来仍是振聋发聩的口号。比较有名的、在当时产生很大社会影响、某种程度甚至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一个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个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刚才在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实际上在当年的普遍社会语境下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突然被过渡到所谓的“金钱、效率”这样的概念,会比较敏感,反而可能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更容易被当时的舆论、主流社会所接受。当然,反过来讲,会不会它的冲击力相对也就弱一些?它有点像是两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之间的一种过渡,如果有人对“空谈误国”这句话有看法,产生了争议的话,可以把重点落在“实干兴邦”,这个应该很难产生争议。

  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其实是想把它作为一个引子,请你讲讲当年这句口号产生的背景。当时的中国整体来说是一个刚刚复苏的状况,百废待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口号在深圳出来?如果说,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出几个口号并不稀罕,那为什么是这两句或这一句口号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全民共鸣,从而走进历史?

  第二个,这句口号中特别提到“空谈误国”,它的指向性应该是有特定背景的,后面有很多潜台词。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一直是两大脉络,既有清谈的传统,也有务实的传统。就是有只做不说的,也有述而不作的,一直是两种传统并存。所以想请教,这句口号中所谓的清谈的概念、空谈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当年讨论民族性时,列出的单子很长,为什么“空谈”会被专门提出来?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教务部副部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港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说到这个口号,我对它的印象特别深,恐怕比你的印象还要深。

  金敏华:哦,为什么?

  强世功:我在香港中联办工作了四年。

  金敏华: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强世功:2004年到2008年。这四年中间,我差不多每周都要到深圳的西丽大学城,利用周末给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生上课。比较方便的路线就是从香港上环码头到蛇口码头,然后打车去西丽大学城。差不多每次我都会注意到马路边立的巨大广告牌,上面写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8个大字。

  金敏华:这块牌子现在还在,快20年了……

  强世功:有时看到这八个大字,也会琢磨一下,所以对这个口号印象深刻。这两句话不仅要放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定环境下来理解,即使离开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背景,在今天乃至未来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