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精神 > 实干兴邦

实干兴邦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习近平: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近平表示,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救。审视现在,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表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为之共同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团结各族人民。

  余昌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由来

  据深圳商报登载余昌民文章:蛇口工业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朝世界打开的第一扇窗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来到这里,尚能听到企业职工发出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赶走的资本家又回来了”的慨叹,以及“是听共产党的,还是听资本家的”迷茫。后来,全国各地的老干部、企业家、学者教授和外国宾客好奇地来到蛇口考察“改革开放”这一新鲜事物,我经常向他们讲述在蛇口进行的大胆试验。 那时蛇口才几岁,可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弹丸之地上一派蓬勃建设的景象。企业规模变小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了;职工们士气饱满,管理者意气风发;人们在劳动之余拼命学习来提高自己,服务行业热情而周到。一次在学习班上,我请大家快速写出对蛇口的印象,有人写:“在蛇口看不见警察。”“在这里两辆自行车撞到了,双方笑一笑,不吵架。”……这些,不正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图景吗?

  开放为的是引进资金、技术与管理;改革为的是从旧的体制与制度下挣脱出来,非此不足以解放思想、迈开步子。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最需要的东西。

  当理论尚不成熟,压力阵阵袭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管”蛇口,人们没有停下为中国的发展探路的步伐。八十年代初期,蛇口打出了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十年以后,在蛇口又竖起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巨幅标语,这个口号不胫而走,很快成为全国最响亮、最浑厚、最雄壮的流行语之一。

  对后一条口号的来历,老蛇口人也说不大清了。五年前,我特意去问袁庚老人,他沉吟道:“‘著作权’不是我的。应该有几百年了。”

  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清谈误国”之说,出自清代的顾炎武,距今300余年。

  我接着发现了一则资料: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专列抵达汉口火车站时,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陪邓小平在月台上散步,据关广富回忆,就在那次重要谈话里,邓小平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声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

  这块标语竖立的时间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时间是吻合的,出自邓小平的可能性极大。可袁庚为什么不记得了呢?这只能说明同类思考由来已久。重要的是,顾炎武拥有的是“清谈误国”的著作权,而“空谈误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

  一定是袁庚读到了关广富上呈北京的记录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他眼前闪过,烙在了潜意识里。总设计师的点拨,化作操作者心头的灵犀,于是他巧妙地拿来堵哓哓者之利口,壮实干家之声色。这样的推测看来是合理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很可惜没有出现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正式文本中,却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它恰是南巡讲话的精神内核,又关系到“著作权”的真正归属谁都没有忽视它的权力。

  相关阅读: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也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困惑。特别是在国内关于特区是姓“资”还是姓“社”、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是否要继续的争论也愈加激烈。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观念借助深圳改革开放这块“试验田”迅速影响全国。

  1.“蛇口风波”:现代观念和陈旧说教的一次激烈碰撞 1988年1月13日晚,当时闻名全国的青年教育家李燕杰、曲啸和彭清一,在招商大厦与蛇口青年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在谈到“特区青年是不是淘金者”的话题时,引爆了一场蔓延全国、波及海外的有关价值观的争论——由改革开放而带来的思想解放率先从深圳青年当中萌芽。(李燕杰:《“蛇口座谈会”始末》;《蛇口通讯报》:《青年教育家遇到年青人挑战》;《人民日报》:《“蛇口风波”答问录》。)

  2.“南方谈话”:邓小平强调实干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以88岁高龄视察南方,足迹遍及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据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回忆:1月18日邓小平的视察专列抵达汉口火车站时,特意请关广富同志陪他在月台上散步,并要求关广富以纸笔记下自己的一番话。其中,讲的第二点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3.“袁庚举牌”:竖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标语牌 当时蛇口工业区的负责人袁庚同志,在面对外界对特区姓“资”姓“社”争议不断的背景下,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入领会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实质,果断地在蛇口工业大道上竖起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语牌。不但鼓舞了深圳人建设特区、奋力改革的决心和斗志,还很快成为全国的流行语。

  4.“深圳奇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现实意义

  (1)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特区“试验田”和“窗口”作用,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新的宝贵经验和示范。

  (2)继续弘扬深圳“想干、敢干、快干”的务实作风:永葆“敢为天下先”的青春与动力,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步骤。

  (3)作为深圳人,“感恩深圳,建设新家园”:发扬深圳人“拓荒牛”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图虚名,努力学习,深入实际,勤思考,多研究,力争在各自平凡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成绩。(据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相关报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