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在西安市长安县(今天的长安区)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她对家乡农田遭遇的严重病害记忆犹新。当年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了个没有“跳出农门”的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农村是我的‘根’,我要为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回忆起当年的决定,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微笑,语气却无比的坚定。
高利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员。工作后她进行的第一项研究,就是针对形态极其相似的小麦三种锈菌(条锈菌、叶锈菌、秆锈菌),开展准确、便捷的快速诊断技术研究,这一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面临问题的研究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当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这对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她无疑是很大的鼓励。
在田间诊断小麦三种锈病时,虽然老百姓有农谚“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这样的描述,但是在病害潜育期及幼苗叶片上夏孢子堆密集时,是很难进行正确区分的。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和小麦叶锈病的初始症状极其相似,若判断错误,将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效防治。
小麦锈病具有发生区域广、暴发性强、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我国小麦的生产安全。高利针对老百姓以及基层植保植检部门面临的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研究。她潜心尝试,筛选出了一个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同三种小麦锈菌结合后,可通过颜色差异实现快速准确区分。”高利说,“这就好比一道三选一题目,条锈菌和叶锈菌会分别呈现绿色和黄绿色的椭圆形,颜色介于二者之间形状又偏杆状细长的,则是秆锈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