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7
这是繁华的深圳罗湖商业区一角(1992年12月摄)。新华社发
改革画卷徐徐展开。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全面实行分税制。随后,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所有企业站在了“公平”的起跑线上。
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自1992年始,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陆续成立,分业监管的格局有序形成;至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上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上市,中国银行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说,截至2011年2月底,中国已有上市公司2121家,总市值近27.7万亿元,总体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各项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周正庆说:“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24.3万亿元,净资产达9.5万亿元,30家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名单。
非公有制经济也迎来“发展的春天”。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先后发文鼓励发展非公经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格局。展望未来,书写宏图。我国仍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篇章。
来自粤东的打工妹黄远友(右)作为深圳一企业服饰加工厂的车间主任,在指导新工人缝袋(1992年9月10日摄)。 新华社发
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场温馨的“火锅宴”后打开了“禁区”。1979年1月17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到一个月,邓小平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5位工商界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边吃火锅边谈话,第一次提出“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落实政策以后,工商界还有钱,有的人可以搞一两个工厂”,“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突破“禁区”后,理发、修鞋、磨刀等一批城市个体户在街头诞生,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
在农村改革、国企改革等微观层面的改革得以启动的同时,宏观层面的财税制度随之推进。在利改税完成后,以“分灶吃饭”的分权方式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资源支配能力。1988年,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地方财政包干办法。
服务于经济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破冰”。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恢复成立或独立运营。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产业分工为特征的专业银行机构架构初步形成,金融机构从一元化转向多元。
1990年12月19日,黄浦江西岸,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第一记开市锣声,中国资本市场揭开了历史序幕。
如果说之前12年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企业发展松开种种束缚的“绳索”,那么这之后20多年的改革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纷纷提速,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民营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努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画卷徐徐展开。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全面实行分税制。随后,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所有企业站在了“公平”的起跑线上。
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自1992年始,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陆续成立,分业监管的格局有序形成;至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上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上市,中国银行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说,截至2011年2月底,中国已有上市公司2121家,总市值近27.7万亿元,总体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各项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周正庆说:“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24.3万亿元,净资产达9.5万亿元,30家央企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名单。
非公有制经济也迎来“发展的春天”。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先后发文鼓励发展非公经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格局。展望未来,书写宏图。我国仍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篇章。
文章来源: 新华社 责任编辑: 陈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