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26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粤剧作为广东的传统戏曲之一,在岭南地区受众一直都非常广泛。但对于岭南地区之外的观众来说,人们对粤剧的印象仍停留在TVB电视剧或者老港片里咿咿呀呀的片段,显得十分神秘。究竟粤剧的现状如何?现在还有人学粤剧吗?6月4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遗司大力支持,光明网、斗鱼直播等联合主办的“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迎来粤剧专场。光明网主播走进广东粤剧院,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彭庆华做客光明网斗鱼直播间,分享了有关粤剧的诸多故事。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彭庆华在向斗鱼网友介绍粤剧的历史传承。赵艳艳 摄/光明图片 粤剧是最接地气的剧种之一市场需要是它存活的依据 在广东粤剧院旁的一个小饭馆里,光明网记者和主播见到了彭庆华。推门走进来的人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头顶梳着一个小辫子,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光明网记者和主播不由得对视了一下然后同时低声感叹:“好帅啊!”不同于人们既定印象中古老、陈旧的形象,一身T恤+长裤的彭庆华打扮十分清爽,头顶的小辫子也显示出他绝不古板的性格。 “我们粤剧演员和粤剧一样,都是十分接地气的。”彭庆华告诉斗鱼直播间里的网友,对于粤剧而言,市场和观众是最能决定一出戏是否能存活下去的依据。作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戏曲,粤剧一直走的是纯市场的路线。“可能有一些不了解的人会认为,看粤剧的人是不是会很少,粤剧演员是不是会生活的很艰难?其实不是。之前我们手上没有任何地方项目或者是其他项目支撑的时候,我们院团活得一直很丰润。”彭庆华表示,由于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市场路线,在岭南地区,粤剧其实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想的“遇冷”的情况。 关于粤剧的票房,彭庆华这样向斗鱼网友解释:师弟黄春强刚刚结束了《虎将马超》的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在6月10日将要上演的《兰陵王》,剧票也早已售罄。“所以,粤剧其实是有市场,有观众的。” 传承不是默守陈规,必须顺应时代创新 一直坚持走市场路线的粤剧,同时也非常注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无论什么样的演出,“粤剧是演出的中心内核”是彭庆华坚持的原则。“就好像我们的《决战天策府》,最开始是有人想要找我做舞台剧,但是我坚持要做粤剧。”《决战天策府》是广东粤剧院根据热门网游《剑网三》改编而成的新编粤剧,它用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的网络游戏作为外壳,以粤剧传统的舞台表演作为内核,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关注粤剧,彭庆华也因在剧中扮演李承恩而被观众亲切的称呼为“李局”。 “我们想要让粤剧在舞台上存活下去的话,必须要让观众接受我们的表演,我们要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不能把老套的内容照搬在舞台上,这样的话粤剧是活不下去的。”面对斗鱼直播间里网友关于“粤剧的传承与创新”的提问,彭庆华表示,粤剧的接地气,不仅表现在它一直坚持市场路线,也表现在它紧跟时代的创新。他提到,目前香港有的粤剧团已经把全息影像引入了粤剧的表演,“这就是在粤剧表演中,用现代化的手法,去呈现传统粤剧的文化精髓。这样的表演,观众怎么可能不喜欢?” 阿海是一名粤剧编剧,她提到,粤剧的创新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早在八十多年前,粤剧的表演里已经加入了恐怖片的元素,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创新。”观看过《决战天策府》的演出后,很多老观众、新观众、老艺术家都对彭庆华等人把网游和粤剧结合起来的表演方式大加赞赏,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同是粤剧演员的罗家英对于这种表演方式就持保留态度。彭庆华表示,受到质疑是一开始就考虑过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一小撮的反对声音就停下创新的脚步,而不去听那些海浪般的欢呼。” 彭庆华与广东粤剧院二团团长严云涛在直播中。赵艳艳 摄/光明图片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在传承中有所突破 “其实我知道那些反对的人在担心什么。”彭庆华在直播时也向斗鱼网友坦诚了自己在面对质疑时的心声。和其他戏曲一样,粤剧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平衡它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在其推广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有一些人可能担心我们会以一些所谓的创新作为噱头而丢失了它最传统的东西,但是对于粤剧来说,所有的创新都不是空中楼阁。”彭庆华表示,为了最大化的在新编戏中坚持粤剧的传统表演,《决战天策府》请到了一位年近八十、有梅花奖等多项奖项傍身的一位老导演为大家把关,随时指出大家的不足;词作者、曲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是以粤剧的传统剧目作为参考而进行的创作。包括剧中的威亚演出,也是在粤剧南派表演技巧的基础上做了适度的改编,“包括剧中其他的武打,虽然是从网游的招式里改编而来的,但它的基础还是粤剧南派的表演技巧。” “不光《决战天策府》,还有《新乐府》的一系列演出也是。可能你一开始一听,又是交响乐啊又是什么的,可能会觉得‘这还是粤剧吗?’但其实你仔细听,交响乐的出现只是为了更好地为戏剧效果服务。”彭庆华这样向斗鱼网友解释粤剧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他说,“现在粤剧的所有创新性的东西,都是在粤剧的传统性内容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会去凭空的给它加一些东西。我们创新是为了更好的表演粤剧、传承粤剧,我们是为了传承而创新,而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就好像现在我们在做直播,我们做直播是为了更好的推广粤剧这门传统艺术,而并不是为了做直播而做直播。对于像粤剧这样的传统艺术,离开传承谈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在岭南地区,有许多小演员仍在潜心学习粤剧,路人想象中的“没人唱、没人听、没人学”其实并不存在。“在国外,基本上有广东人的地方就有粤剧,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都在学,我相信粤剧的前景是不错的。”彭庆华同时呼吁斗鱼网友多关注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好像现在有一些非遗文化,大家可能觉得比较冷门,比较生疏,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关注它。如果你对它有所关注的话,你会发现,它一直都是‘活’的。” 记者手札:2006年5月20日,粤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始于清代,至今约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粤剧表演时使用的是中州韵的桂林官话,而官话改成白话是大势所趋,利于更多听众听得懂。从官话到白话的转变,是戏剧走向本土定型化的必然结果。因市场所限,目前粤剧表演剧目更多的集中于文武生、花旦为主的戏,而花脸、老旦、丑角的戏越来越少,如何在发展粤剧的同时使得这些冷门行当不走向灭亡,也是粤剧人需要关注的问题。
光明网主播和彭庆华一起向斗鱼网友展示《决战天策府》海报。赵艳艳 摄/光明图片